医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医学教育办学历史悠久
嘉应学院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1年3月的广东省梅州市卫生学校,2003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并入嘉应学院成为嘉应学院二级学院。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4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4460人。专任教师223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77人,博士学位教师31人,聘请有廖万清院士等客座教授20人。有50多名教师担任国家级及省市级学会副理事长、理事等学术职务。
临床医学专业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学学科获学校2022年度学科建设进步奖,人体生命科学馆和天然药物园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普基地,临床教学基地均能满足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学院是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广东省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定点院校,设立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脑科学与心理健康实验室,成立客家药用生物资源研究所和梅州市客家养生保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学院扎根基层办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卫技人才。办学73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2600多名各层次卫技人才,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得到社会认可,为粤东山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对标《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施整合模块新医学教学模式,设置五大课程模块,构建符合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医科理念课程体系,培养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护理学专业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
三、质保机制有效构建
1.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图3-1 质量保障体系
2.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保证规范的可操作性。
图3-2 部分教学文件
3.实施各项保障制度
积极实施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师培养、教材选用、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月公告、教学信息员、学生代表座谈会、课堂教学评价、考试管理、毕业论文管理及毕业生质量跟踪等制度,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图3-3 保障制度
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1.执行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并严格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图4-1-1 教学大纲
2.严格课堂教学管理
积极实施日常教学秩序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巡课活动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图4-2 教学检查安排表
五、实践教学体系完整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图5-1 实践教学体系
2.搭建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搭建了四个实验教学平台。
图5-2 医学院实验室教学平台
3.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基础医学整合实验、临床基本技能、预防医学实践等整合实验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药学专业开展野外采药、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护理学专业实施护理学基础+专科护理实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大赛促进实验操作技能提升。
图5-3-2 药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图5-3-3 护理专业基础+专科实训
图5-3-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操作
4.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严格落实毕业实习制度,开展实习检查督导。
图5-4 毕业实习检查督导
六、思政工作卓有成效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通过加强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等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全院教师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按照“四有”好老师的实践要求,潜心教书育人。配齐配强思政队伍,选(续)聘青年教师辅导员30人。
举办“国家安全 青春挺膺”主题团日、“青马工程”培训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近三年发展学生党员244名;共有23名学生获得市级优秀团干/团员表彰,1名学生荣获省级“优秀团员”殊荣。
图6-1“传承药膳文化 助力健康梅州”药膳大赛
七、育人成效彰显办学特色
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医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各项任务之中。按照《嘉应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阶段工作指引》要求,以培养“中国好医生”等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实施《传承红医精神,锻造红医品格学风建设》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并形成了“四大育人平台”,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通过落实“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考研工作一等奖(2023年考取研究生89人,2024年88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等奖。二是执考通过率再创新高。临床医学毕业生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连续三年均高于当年全国本科考生平均通过率(其中2024年总通过率达85.79%);近三届护理本科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为100%。三是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各项竞赛取得好成绩。2023年,有5人分别获得“全国首届大学生医学形态学读片与人体解剖学标本辨识大赛”二、三等奖,12人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7人分别获得“第八届广东大学生预防医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24年,刘文静同学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唐雨欢同学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形态学数字切片读片辨识大赛”三等奖等。四是近三年大创项目立项86项(国家级12项,省级13项,校级61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荣获铜奖。五是三年来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活动243次,约5000人次参与活动,受益群众达26000多人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获评2023益苗计划省级示范项目。
图7-1 学生获奖荣誉证书
图7-2 医学院2024届护士授帽仪式
今后,学院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医科为引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本科专业对标建设,扎实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新增专业申报和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院
2024年11月18日
(初审:周铭 复审:周铭 再审:杨宇辉 终审:钟念军)